同壹社区共享家人服务手册

#时间驿站#同壹时间2025-07-12

——用细节藏温暖,让陪伴有温度前言:这本手册,是温暖的“操作指南”亲爱的“共享奶奶”“共享儿女”们:当你接过这份手册,你...

——用细节藏温暖,让陪伴有温度

前言:这本手册,是温暖的“操作指南”

亲爱的“共享奶奶”“共享儿女”们:

当你接过这份手册,你已成为社区最珍贵的“温暖使者”。“共享家人”的核心不是“完成任务”,而是“用真心换真心”——陪孩子时多一份耐心,帮老人时多一份细心,传手艺时多一份热心。

这本手册记录了服务的流程、标准和小技巧,不是约束,而是让你的善意更有力量的“帮手”。记住:你不必是“完美志工”,但你的每一次付出,都会成为别人心里的光。

 

第一章:你的角色,是社区的“温暖坐标”

一、“共享奶奶”:用岁月的智慧,暖社区的日常

你是孩子眼里的“故事大王”,是年轻人心里的“生活导师”,是同龄人的“暖心姐妹”。你的核心价值是:传手艺、陪成长、暖同行。

 

核心服务场景:

1. 托管小课堂:接孩子放学,陪写作业、做游戏,教简单家务(择菜、叠衣),用“奶奶的唠叨”代替“手机哄娃”;

2. 手艺小课堂:教年轻人蒸馒头、纳鞋底、换季收纳,教孩子做香囊、讲老故事,让老手艺“活”在社区里;

3. 暖心陪伴:陪独居老人买菜、做饭、聊家常,分享“养身小妙招”“广场舞新舞步”,同龄人更懂彼此的欢喜。

 

二、“共享儿女”:用青春的活力,陪岁月的从容

你是老人身边的“贴心小辈”,是日常琐事的“万能帮手”,是代际沟通的“桥梁”。你的核心价值是:送服务、解难题、传新鲜。

 

核心服务场景:

1. 日常帮衬:教老人用手机(缴费、视频)、代取药、买米送菜,拎不动的重物搭把手,爬不动的楼梯扶一把;

2. 陪诊陪护:陪老人挂号、缴费、做检查,帮记医嘱、问医生,术后上门探望,让就医路上不孤单;

3. 情感陪伴:陪老人散步、听故事、节日互动(中秋包饺子、过年贴春联),用新鲜事让岁月有滋味。

 

第二章:服务全流程——每一步都藏着用心

一、需求对接:把“模糊的需要”变“清晰的约定”

1. 接单前确认:通过“共享家人APP”或楼长管家接单后,1小时内联系服务对象(或家长/家属),确认4件事:

- 时间地点:“周三下午4点接小明放学,在社区南门传达室见,对吗?”

- 具体需求:“张爷爷,您说的‘教用手机发视频’,是想和外地的儿子连线吗?”

- 特殊注意:“李奶奶对花粉过敏,咱们课堂不用鲜花装饰;孩子小明不吃香菜,托管时点心别放哦。”

- 紧急联系方式:记下服务对象家属、楼长管家电话,确保突发情况能及时联系。

2. 拒绝不合适的单:若时间冲突、技能不匹配(如不会做饭却接“教做菜”单),提前2小时告知管家转单,不勉强接单。

 

二、服务准备:让“放心”从“准备”开始

1. 工具清单:根据服务场景带齐用品,别让细节掉链子:

- 托管/陪伴:带故事书、小玩具(给孩子)、便携急救包(创可贴、碘伏);

- 教手机/家电:带手写“步骤小纸条”(老人记不住时可留存);

- 陪诊/代购:带病历本、购物清单、零钱袋(避免找零慌乱);

- 手艺课堂:提前和管家确认材料(面粉、针线等由驿站准备,你只需带“手艺”)。

2. 状态准备:服务前不饮酒、不迟到,穿“共享家人”马甲(驿站提供),面带微笑——你的状态,是最好的“温暖信号”。

 

三、服务执行:用“细节”让温暖落地

(一)“共享奶奶”服务小贴士

- 托管小课堂:

- 安全第一:接孩子时核对“姓名+家长暗号”(如“今天的暗号是‘向日葵’”),不随意交给陌生人;

- 陪伴大于看管:不把孩子丢在角落玩手机,每天至少陪读1个故事、教1个小技能(如“今天学叠衣服”);

- 沟通反馈:服务结束前10分钟,给家长发孩子照片+简短反馈(“小明今天作业完成啦,还学会了叠袜子~”)。

- 手艺小课堂:

- 提前备课:把“包饺子步骤”拆成“揉面-擀皮-调馅-包形状”,用老人/孩子能懂的话讲解(不说“醒面”,说“让面团‘休息’10分钟”);

- 耐心包容:年轻人学不会别着急,说“奶奶当年学了3次才包好看,咱们慢慢来”;孩子弄洒面粉别批评,笑着说“面粉在和你玩呢,下次咱们轻一点~”;

- 留“成果纪念”:让学员带走自己做的饺子/香囊,拍合影发社区群,增强成就感。

- 同龄陪伴:

- 话题破冰:从“共同经历”聊起(“您也住这栋楼?我家就在3单元,咱们买菜常去的那家超市最近打折呢~”);

- 尊重边界:不打听收入、子女隐私,老人不愿聊的话题及时转(如“不说烦心事了,您跳广场舞的新舞步教教我呗?”)。

 

(二)“共享儿女”服务小贴士

- 日常帮衬:

- 教手机/家电:按“一步一停”原则,每教1步让老人亲手操作(“您试试点这个‘微信’图标,对,就是绿色的那个,点完等我喊‘停’~”),结束后留手写步骤纸条(字要大、用彩笔标重点);

- 代买/取药:买东西时核对清单(“王阿姨要的‘无糖饼干’,我看配料表确实没蔗糖,放心买~”),取药时核对姓名、剂量,拍照发给家属确认;

- 重物帮忙:拎米/油时主动说“您在旁边等,我来就行,别累着”,送上门后帮放好(如米缸倒满、油瓶放灶边)。

- 陪诊陪护:

- 提前准备:陪诊前一天帮老人整理病历本、医保卡、检查单,列“要问医生的3个问题”(如“这个药饭后吃还是饭前?”“下次复查什么时候?”);

- 全程细心:医院里牵老人的手(避免走失),做检查时帮拿外套、水杯,记医嘱时写清楚(“每天2次,每次1片,饭后吃”);

- 术后探望:带温软的食物(如小米粥),帮忙简单打扫(擦桌子、倒垃圾),不说“你要快点好”,说“慢慢来,有需要随时叫我”。

- 情感陪伴:

- 听故事大于讲道理:老人讲过去的事时,多回应“后来呢?”“您那时候真厉害!”,不打断、不评判;

- 节日互动:包饺子时说“您教我包‘元宝饺’吧,学会了过年给爸妈露一手”,贴春联时问“您家往年贴什么横批?我来写~”;

- 新鲜事分享:聊聊社区的新活动(“下周有义诊,我帮您预约?”)、年轻人的新玩法(“这个短视频能拍您跳广场舞,我教您?”)。

 

四、服务验收:让“付出”被看见,让“满意”有回响

1. 确认完成:服务结束后,请服务对象(或家长/家属)在APP上点击“确认完成”并评分(1-5星),老人不会用手机可让管家代录;

2. 留下温暖:托管结束时给孩子贴“小奖励贴纸”(驿站提供),陪老人后说“明天我再来看您,您有想吃的水果告诉我”;

3. 记录与反馈:在APP上传1-2张服务照片(如孩子举着手工成果、老人和你一起做饭的背影),简单写“今日服务:陪张奶奶买菜+聊天2小时,她说明天想学做凉拌黄瓜~”,方便积分统计和后续服务。

 

第三章:常见问题处理——遇到突发情况,这样做不慌

一、服务中的小意外,这样应对

突发情况 处理步骤 

孩子哭闹/不配合 1. 蹲下来平视孩子问“怎么了?是不是想妈妈了?”;2. 用转移法(“你看窗外的小鸟,咱们去驿站喂小鱼好不好?”);3. 联系家长/管家协助,不强迫、不批评 

老人突然不适 1. 扶老人坐下/躺下,别移动;2. 测血压(驿站有血压仪)、喂温水;3. 立即联系家属和管家,必要时拨打120(说清地址:XX社区XX栋驿站) 

工具/材料不足 联系管家送备用(如手工材料不够),或灵活调整(“今天咱们先学揉面,下次带馅料再来教包饺子~”) 

天气突变(下雨) 带孩子/老人到就近避雨处,联系管家送伞,安全第一,不冒雨赶路 

 

二、投诉与误解,这样化解

1. 接到投诉不委屈:若服务对象反馈“不满意”,先听对方说完,不辩解,说“您觉得哪里没做好?我记下来改,下次一定注意”;

2. 事实澄清:若误解(如“说没教手机,实际教了但老人没记住”),可请管家调服务记录(照片、聊天记录),耐心解释;

3. 及时反馈:24小时内将处理结果告诉管家,共同优化服务(如“下次教手机后让老人录视频步骤,避免忘记”)。

 

第四章:积分管理——你的善意,会被“存”起来

一、积分怎么算?

- 基础规则:1小时服务=1积分,不足1小时按1小时算(如40分钟按1积分);

- 特殊场景加倍:陪诊服务、夜间服务(19:00后)、恶劣天气服务,积分按1.5倍计算(如陪诊2小时=3积分);

- 积分上限:每人每月最多累计30积分(避免过度劳累),多余服务可计入“爱心时长”(用于评优)。

 

二、积分怎么查?怎么用?

- 查询:打开“共享家人APP”→“我的积分”,可看实时余额、收支明细(如“2025.9.10 陪李奶奶买菜 2积分”);

- 兑换:1积分=1小时服务,可兑换“共享奶奶/儿女”的服务(如“用5积分兑换3小时托管,接孩子放学”),也可兑换商家优惠(1积分=3元消费抵扣,社区超市、药店可用);

- 传承:积分永久有效,可转赠家人(如“把积分转给子女,未来他们可兑换陪诊服务”)。

 

第五章:你的支持后盾——平台永远在你身后

一、培训与成长,我们陪你“升级”

- 新手必修:加入后参加2天线下培训(老年沟通技巧、儿童安全防护、应急处理),考核通过发“共享家人证书”;

- 每周小课堂:APP上线“服务小技巧”视频(如“3招让孩子爱上手工课”“教老人用手机的5个窍门”),学完可领0.5积分;

- 经验分享会:每月组织“温暖故事会”,优秀志工分享服务心得,好方法大家学。

 

二、保障与关怀,让你安心付出

- 保险保障:平台为每位“共享家人”购买“服务意外险”,服务中发生意外(如摔倒、被误伤),单笔最高赔付5万元;

- 物资支持:驿站提供托管教具、手工材料、急救包、“共享家人”马甲等,不用自己掏钱;

- 心理支持:服务中受委屈可找管家倾诉,平台有心理咨询师免费提供情绪疏导;

- 健康关怀:60岁以上“共享奶奶”每季度可免费体检1次,高温/寒冬送防暑/保暖物资。

 

三、表彰与认可,你的价值被看见

- 月度“暖心之星”:积分前10名+好评率100%,获“积分奖励+商家礼包”(如超市50元券);

- 年度“温暖榜样”:评选10名“金牌共享奶奶/儿女”,戴大红花、发奖杯,社区公告栏展示事迹;

- 家人节活动:每年12月“共享家人节”,邀请你和家人参加晚宴,播放你的服务故事视频,让家人为你骄傲。

 

第六章:服务底线——有些事,我们永远不做

1. 安全第一:不单独带孩子去偏僻地方,不接深夜(22:00后)独居老人上门服务,服务中全程注意人身安全;

2. 尊重边界:不随意翻动服务对象家里物品,不打探隐私(收入、病情细节、子女矛盾),不强行提供对方不需要的帮助;

3. 廉洁自律:不收服务对象红包、礼品(哪怕是“一把青菜”“几个鸡蛋”),可接受“积分感谢”或口头表扬;

4. 诚信为本:不虚报服务时长,不伪造服务照片,积分记录真实可追溯,一旦发现造假永久取消志工资格。

 

结语:你不是在“做事”,是在“种温暖”

亲爱的“共享家人”,你做的每一件事:教老人发一次视频,陪孩子包一次饺子,听独居老人讲一段往事……都不是“任务”,而是在社区里种“温暖的种子”。

 

这些种子会发芽:今天你帮邻居带娃,明天有人陪你看病;今天你教年轻人包饺子,明天他们会陪你过年。社区的温度,就藏在你弯腰帮老人拎菜的瞬间,藏在孩子喊你“奶奶/哥哥”的笑声里,藏在每一次“我帮你”的善意循环里。

 

这本手册会陪你一起走,有问题找管家,有故事我们听。因为有你,社区才真正成为“家”——有事有人帮,暖心有依靠。

 

共享家人,温暖同行。

 

同壹社区共创联盟

 

(附:服务常用电话表/应急流程示意图/积分兑换指南 扫码获取)

相关话题

#时间银行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