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时间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

同壹时间2025-04-09

“ 时间银行作为一种创新的社会互助模式,将“时间”和“公益”挂钩,倡导社区成员利用闲散时间帮助有需要的人,并将付出的...

 时间银行作为一种创新的社会互助模式,将“时间”和“公益”挂钩,倡导社区成员利用闲散时间帮助有需要的人,并将付出的时间以虚拟货币化的形式存储起来,当自己需要帮助时可以从中支取“已存储时间”。这种模式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共有1000多个名为“时间银行”的不同组织或机构,广泛应用于互助养老、医疗服务、社会救助、社区融合等场景。在中国,时间银行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期、探索期到快速发展期的历程。2017年以来,时间银行在中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理念认识实现从志愿话语向互助话语的转变,发展路径实现从前期探索向本土建构的转变,保障措施实现从制度规范向法律法规的转变,探索场域实现从城市为主向城乡并重的转变”

01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时间银行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遵循党建引领:政府对时间银行的引导和帮助,党建引领下的自我管理,是中国时间银行发展的重要组织特色。很多基层探索的时间银行大多产生于政府购买的社会服务项目,成立之初的资金和人员也大多来自于政府部门。

贴合时代文化:时间银行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深受“孝”文化和传统家庭观念影响,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技术与日俱进:早期的时间银行服务范围受到地域局限,信息记录依托人工账目。现在,时间银行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将“账目”记录在微信小程序、支付宝或社区app等便民应用上,体现了极高的便利性和科学性。

功能多样化:时间银行在互助养老功能上表现显著,同时也与文化、教育、社区治理等功能并存。

02存在问题

尽管时间银行在中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功能定位模糊:部分时间银行的功能定位不够清晰,理念发展较为迟滞。

制度尚未健全:信用建设任重道远,制度建设迟滞,运营管理薄弱。

资源获取存在瓶颈:时间银行在资源整合方面存在困难,资源获取存在瓶颈。

技术参与缺位:数字工具仍未普及,技术参与缺位。

03发展建议

1. 打通资源壁垒,探索全国性时间银行联盟:实现通存通兑,建立全国性时间银行联盟,强化时间银行作为志愿与公益手段发挥第三次分配的功能。

2. 明确功能定位,加强价值理念的宣传引导:清晰界定时间银行的功能定位,加强价值理念的宣传,提升社会认知度。

3. 完善法律法规,以政策助力时间银行发展: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时间银行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4. 规范运行机制,推动时间银行标准化发展:制定统一的运行标准和规范,推动时间银行的标准化运营。

5. 加强技术运用,提高公益资源的配置效率: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高时间银行的信息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04结论

时间银行作为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三条道路,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平台和工具。在第三次分配背景下,时间银行将对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以及国家公益资产管理发挥探索性作用。未来,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多方力量协同参与,共同推动时间银行的高质量发展。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